Search


鮪魚壽司與蔥鮪鍋
日本小說家池波正太郎在《食桌情景》中提到小時候住淺草時由母...

  • Share this:


鮪魚壽司與蔥鮪鍋
日本小說家池波正太郎在《食桌情景》中提到小時候住淺草時由母親獨立撫養他和弟弟。那時在先後嘗試過許多不同的工作之後,池波正太郎的母親在家附近府立第一女子高中的販賣部工作後穩定了下來。他寫道:
「最近和母親一起說起當時的情景,母親回想地說道:
『那時候,我常常工作結束後去吃御徙町的蛇目壽司呢!』
『自己一個人?』
『對啊,自己一個人。』
『妳竟然一次也沒帶我去吃過!?』
『我誰也不想帶,哪來那個錢啊?我一個人吃好吃的東西就夠了。』
『妳很壞耶!』
『我一個女人家要養一整個家耶!要是偶爾不讓我吃點自己喜歡的東西,我怎麼會有力氣去工作賺錢?對那時候的我而言,只有蛇目的壽司是我唯一的安慰好嗎?』
「也就是說,這個女人因為一盤自己喜愛的壽司產生了養育老母和兩個小孩的無比的勇氣和能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吃』這件事是多麼地重要」。
這間蛇の目寿司就在我超推的㐂寿司門口往人形町站方向直走第一個路口左轉的地方。這間老店也是幕末時勝海舟常來吃的,當初他和西鄉隆盛談江戶無血開城就是在這間店的本店。
為什麼叫蛇の目?不知道和蛇の腹有沒有關係:
據說第一次推出以前江戶人視為劣等貨的鮪魚大腹的是日本橋的老店吉野壽司 。とろ這個詞也是大正末年當時的第三代老闆吉野昇雄在時傳下來的。
沒有とろ這個名稱前,大家只能」仰賴形狀和外觀,用『那個霜降的部位』、『那個有條紋的部位』、『那個很油的部位』等自己的方式來形容。」直到一個客人說「這個部位吃下去有中入口即化 (日文發音為TOROTTO,寫為トロット)感覺,就取名為TORO,大家覺得怎麼樣. . . 」。
而蛇の腹則是當時許多其它壽司店用來形容鮪魚大腹油花分布樣子的形容。比較起這兩個形容的方式,還是とろ這個不會讓人聯想到蛇的說法流傳了下來。
鮪魚約可分成黑鮪魚、南鮪魚、大目鮪、黃鰭鮪、和鬢長鮪等。而又被稱為本鮪魚的黑鮪魚與有被稱為印度鮪魚的南鮪魚則又因為擁有高品質的油脂而又被稱為「油脂鮪魚」。而黑鮪魚和南鮪魚則如是約好了一般,品質最好的產季分別是黑鮪魚的每年十月下旬到翌年的三月初,南鮪魚則是由五月中到十月初,分別了佔據年曆上的空白。
只是在江戶時代,鮪魚曾被視為劣等魚 (鮭魚則更是沒有人願意吃),而其腹肉更是沒有人把它當一回事。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的壽司一般還是以醋醃的過的魚為主,也就是前一篇「江戶前壽司」所講的傳統做法。但是用醋淹過的鮪魚會發白變味。所以直到發明了用醬油醃漬的方法之後,吃鮪魚才風行起來,這也就是江戶老八樣裡的醃鮪魚赤身。到這個時候,其腹肉還是沒有辦法上得了檯面。一是因為冷凍技術缺乏,油脂那麼多的部位特別容易腐敗。另外一方面,就算想用醃漬法拉長保存,其油脂也會滲到醬油裡。
那麼,那個時候怎麼吃鮪魚腹肉呢?江戶人把鮪魚腹肉分切成小塊,然後把醬油為底的高湯倒入鍋中,加入鮪魚塊和蔥段,便成了蔥鮪鍋 (ねぎまなべ)。不過當時的鮪魚非常便宜。當時一碗蕎麥麵是十六文,而只要花兩百文 (約現在日幣三千圓)就可以買到一整尾三尺長的鮪魚。而現在連像是「淺草 一文」這樣比較平價的蔥鮪鍋專門店一人份最便宜也就要日幣三千圓。
大多美食家都認為鮪魚赤身比鮪魚腹肉還要美味。不過其鮮豔的紅色並不是血,而是來自其肌肉中的「肌紅蛋白」的顏色。「肌紅蛋白」有儲存氧氣的功能,而這些氧氣則提供給肌肉使用,對於鮪魚這種隨時都在高速迴遊的魚類而言,肌肉自然需要大量的氧氣,因為肌紅蛋白的量如此地高,魚肉才會如此地鮮紅。也因為如此高含量的肌紅蛋白,鮪魚赤身的鮮味密度也特別地高,與醋飯也特別對味,簡直像是為了壽司而生的魚種。
東京可以吃到最好的鮪魚壽司聞名的店有奧澤的「入船」和四谷三丁目的「壽司金」。(圖為去年在「入船」吃的雙層醃漬鮪魚赤身;另一張是「淺草 一文」的蔥鮪鍋)。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李廼澔 中國文化大學語言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專長領域:美國文學,歐陸當代哲學 著作: 《百年飯桌》 《百年和食》 專欄: Every Little d: 鞭神老師 關鍵評論網: 鞭神老師
View all posts